什么是纳米微乳技术
2016-11-04 08:36:19 来源:上海依肯
什么是纳米微乳技术
微乳(Microemulsion)是一个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具有热力稳定和各向同性的、清沏的多组分散体系。由于微乳液中分散相质点的半径通常在10~100nm之间,所以,微乳液也称纳米乳液。微乳液的理论、微乳技术和应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石油危机的70年代,微乳技术在三次采油中所显示出来的巨大作用使微乳技术与应用迅速成为界面化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活跃的分支。90年代以来,除了在三次采油中的获得了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外,微乳的应用已扩展渗透剂在纳米材料合成、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生物技术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3]。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乳液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纳米乳液的形成、结构与性质
1.1 纳米乳液的形成与稳定
纳米乳液与普通乳液有相似之处,即均有O/W型和W/O型,但也有两点根本的区别:⑴普通乳液的形成一般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如搅拌、超声振荡等处理才能形成;而纳米乳液则是自动形成的,无需外界提供能量;⑵普通乳液是热力学不稳定 体系,存放过程中会发生聚结而*终分离成油、水两相;而纳米乳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不会发生聚结,即使在超离心作用下出现暂时分层现象,一旦取消离心力场,分层现象即消失,体系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稳定体系。
关于纳米乳液的自发形成,Prince[5]提出了瞬时负界面张力形成机理。该机理认为,油/水界面张力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作用下大大降低,一般为几个mN/m,这样的界面张力只能形成普通乳液。但如果在更好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由于产生了混合吸附,界面张力进一步下降至超低水平(10-3-10-5mN/m),甚至产生瞬时负界面张力。由于负界面张力是不能稳定存在的,因此,体系将自发扩张界面,使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吸附于界面而使其体积浓度降低,直至界面张力恢复至零或微小的正值。这种因瞬时负界面张力而导致的体系界面自发扩张的结果就自动形成纳米乳液。
1.2 纳米乳液的结构类型
(1)纳米乳液的结构
纳米乳液的结构也分为O/W和W/O两个类型。尽管这一结构类型与油/水体积比有关,但它主要取决于界面的优先弯曲。如果界面是刚性的不能弯曲,就不能形成纳米乳液;只有当界面具有柔性可弯曲时,才能形成纳米乳液。如果界面凸向油相,则形成W/O型纳米微乳;若界面凸向水相,则形成O/W型纳米微乳。
(2)纳米乳液的结构理论
纳米乳液结构的理论主要有双重膜理论[5]、几何排列理论[6-7]和R比理论[8]。本文重点介绍双重膜理论。双重膜理论即两相之间的中间相 — 吸附层拥有两个性质不同的界面,它们分别亲水亲油;这个中间相对两侧水和油相的相互作用强度决定了界面的弯曲及方向,因而决定了微乳体系的结构类型。由此可见,研究中间相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其它组份对中间相的影响是研究表面活性剂纳米级乳化作用的*关键环节。
研究表明,中间相并不完全是表面活性剂,其中有许多油和水的渗入。在研究其它组份对中间相的性质影响时发现,如果W相分子更易渗透溶胀到中间相中去,如同钉进许多楔子一样,就可能使中间层向O相倾斜弯曲,从而形成O/W型结构;如果O相分子更多地楔进了中间相,即可能形成W/O型乳液。
当有低碳醇一般为C4-C8醇存在时,低碳醇非常容易与中间相形成混合膜。在这种混合膜中,醇的存在相当程度地改变了表面活性剂在界面膜中的原有定向吸附;同时,也打乱了相邻水的定向排列[9],从而使混合膜的柔性大大提高,自乳化更易发生。低碳醇在微乳液形成中,特别是使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起着如下三方面的重要作用:① 进一步降低了表面张力;② 增加了界面的柔性,使界面易于弯曲;③ 调节HLB值并导致界面自发弯曲和微乳液的自发形成。通常形成O/W型微乳液所需要的醇/表面活性剂比较低,而形成W/O型微乳液所需的醇/表面活性剂比较高。
由此可见,纳米乳液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是:①在油/水界面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吸附;②界面具有高度的柔性。
1.3 纳米乳液的性质
随着纳米乳液体系类型的变化,体系的一系列物理化学性质均有显著的变化。例如,纳米乳液体系中共存的各相的体积分数、油和水的增容量、界面张力、电导率、接触角、粘度等均出现有规律的变化[10]。增溶作用和超低界面张力是微乳两个*重要的性质,也正是这两个特性决定了纳米乳液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例如,在三次采油中,要求注入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与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3-10-5mN/m超低水平,并能自发形成纳米乳液以增溶大量的原油达到增产目的。
2 纳米乳液化技术的应用展望
纳米乳液的超低界面张力以及随之产生的超强增溶和乳化作用是纳米乳液应用的重要基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纳米乳液在三次采油、农药微乳剂、医药微胶囊等领域中的应用迅速兴起。伴随着人们对纳米乳液基础理论愈来愈深入的研究,人们对纳米乳液乳化技术在石油、农药、医药、日化、涂料、皮革、染整及新型有机合成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也有了愈来愈广泛、深入和迅速的发展。
2.1 提高原油三次采收率
纳米乳液在工业上*早的应用是在三次采油上,并取得了向井下注入微乳液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成功。提高原油采收率所用的纳米乳液由表面活性剂、低碳醇、盐水及烃(或不含烃)组成,注液量一般为岩层孔体积的3-20%。注入纳米乳液后,纳米乳液使油藏中残留在岩石孔隙中的原油的表面张力从20-30m/Nm急剧降低到10-3-10-5mN/m,从而使油脉可以从岩孔的窄颈中流出,聚结成油带;在注入水的驱动下油带向产油井移动并被采出。这一过程的实现关键在于微乳液可以使原油/盐水的界面张力降低到10-3-10-4mN/m的超低水平,并使原油在盐水中的增容量达到*大值。
2.2 农药纳米乳剂
农药制剂中大量使用的有毒的有机溶剂已经受到日益严格的限制,甚至部分国家已开始禁用二甲苯,这大大促进了以水部分或全部代替农药乳油中的有机溶剂的农药纳米乳剂的产生和迅速发展。
国外自七十年开始有农药纳米乳剂的研究的报道,到八十年代,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农药纳米乳剂做为一种新剂型已经开始工业化批量生产。我国自九十年初开始农药纳米乳剂的研究开发,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出现部分农药纳米乳剂的商品销售,并且发展十分迅速。
农药纳米乳剂的特点:(1)高稳定性: 由于纳米乳剂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可以长期放置而不发生相分离。因此,在各种农药剂型中,只有微乳剂才真正解决了稳定性问题;(2)增效作用:纳米乳剂施用时喷雾液滴小,含药浓度高,表面张力超低,对植物和昆虫的表面及细胞具有良好的附着,铺展和渗透性,从而提高吸收率,提高药效,降低使用剂量;(3)减少环境污染:不用或很少量使用有机溶剂,对于减轻对生产者及使用者的毒害,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4)安全性:纳米乳剂没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具有闪点高、不易燃易爆的特点,生产、贮过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大大提高:(5)低成本:纳米乳以水为溶剂,资源丰实,产品成本低,包装费用下降。
2.3 纳米乳液在生化环保方面的应用
环境保护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化学工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之一。各种燃料油、有机溶剂以及含氯烃类,它们或渗入地下,或飘浮于水面,或积聚于空气中,是引起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利用表面活性剂的两亲特性配制成纳米乳液来清除地下、水中和气体中的油性污染性的技术正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那些被各类油污污染的土壤修复和水质保护问题,例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已有两个专门的小组在从事土壤修复和水资源保护研究,他们采用水—醇—表面活性剂的纳米乳液乳化技术清除军事基地土壤中的燃料油、氯代烃和焦油等。德国的Schwuger[11]等正在采用纳米乳液技术清除污土中的油性污物。